后互联网时代重新认识真太阳时

2023-06-18

真太阳时虽然只是天文和命理中的说法,但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受到IT的影响,包括时间的表达。

ILP系统中,古代的时间换算将遇到错误。ILP系统的特性是INT最大值32位,LONG值64位,虽然能处理的最大位数是64位,而包括而不限于PHP、PYTHON等常见编程语言所用的时间戳以INT作为储值类型,近古的日期(比如1840年前)的时间戳与基准日期(1970-01-01)的秒数差大于INT值最大值时,将不能正确处理字符串表达的日期与Unix时间戳的转换。

排算干支历的所有计算都在准确的时间戳上。即便只需要年月信息,为了定准交节前后,精确到秒的时间戳仍是必要的,只要时间戳不正确,干支计算就不可能准确。

目前IT系统时间转换存在的常识以外的不合情理之处,包括而不限于如下(以下问题均为个人自行命名):
  一,世纪差值问题。在IT系统中,1900-12-31 23:59:59与1901-01-01 00:00:00间虽然只差一秒,但时间戳相差344秒,也即上一秒是1900-12-31 23:59:59,下一秒却回到了1900-12-31 23:54:17,时间被人为重复了343秒。因此1901-01-01 0点以前的时间,0点0分0秒的时间戳值都不是00结尾。这是一个已知的bug,但技术界明确表示不会修改,以避免与已存在的时间和数据产生任何问题。

二,人为小时调整,以常识判断,不同年份的同月同日0点整,时间戳差值均应保持86400的整倍数,但在1900-2000年间的某些年份却不是这样,一些年份与上年同月日的时间戳相比意外多出了3600,又或少了3600。经排查发现,1941、1942、1945存在此类现象。

三,夏时制,世界上某些地区为节省能源,曾实行过夏时制,即在入夏时将时钟拨快一小时,秋季再拨回来。已知涉及的年份包括而不限于1947、1948、1987、1992等。

这些是人为的时间调整,却深入IT世界内部,成为了IT时间转换的标准,IT系统中的UNIX时间戳是连续的,对应的时间却可以不连续,全世界都在使用这样的时间,尤其1900-2000间的年份影响更为明显。

在IT和互联网成为世界运行的基础标准后,所有系统都跟随时间服务器发布的标准时间在定时,其余钟表一律对准各时区标准时间,没有人知道医生告知的出生时间是否存在额外偏差。

由此而见,中国古人提倡使用真太阳时,有着非比寻常的远见卓识。地球上的时间可能受各种制度影响,夏时制或其它人为的时间变更很难说有没有在中国大陆或其它地区应用,现实中无论钟表还是IT系统统一显示的时间有可能是不对的,而真太阳时只要计算准确就是恒定的,它代表了某一时刻与基准时间所间隔的时间秒数差值,不受地球上的人为约定干扰,每一天24小时、86400秒确定无误。
  至于是否需要换算为地方时间、真平太阳时差如何换算更接近真正的真太阳时(太阳视角),命理还无法直接给出定论,但命理有理由主张尽量使用真太阳时。这是为了坚持太阳视角在天地关系的唯一性,不是坚持本地时间,所以仅仅作时区转换并不足以保证得到准确的真太阳时。

今天的人们已经失去手工用太阳入射角度测算真正的午时的技能,但真太阳时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存在着,以天文学算法的形式,而不是形式上的全球统一时间或圭表,不能被IT世界表面上的全球统一所迷惑。因为历史原因,早前的时间换算四柱干支可能在各种不同的环节产生偏差、误差,使得干支结果有所不同,一味迷信某个时间是绝对标准不可取。一个固定的数值不足以在现实中界定一个命局特性,如同中产阶层无法用一个收入值准确界定,对前后相邻时段均进行命局特性的试算,选定一个较为接近的命局,要比试图用IT标准的时间换算界定一个绝对准确的四柱排盘可行。网上的在线排盘工具如果没有对以上问题特别转换,对二十世纪的时间排算干支就是可能有所偏差的。论可靠性,真太阳时(太阳视角)秒数 > Unix时间戳 > IT系统时间输出。

欢迎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