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降文库 理论探讨
了解真太阳时(一)真太阳时的执念
真太阳时是易学里纠结难解的话题之一。虽然争论不休,却并不深奥难解。
真太阳时本身是天文学说法,地面上的表现就是阳光经过每一小时的时间不是严格等同的。中国的古人虽然对天文学没有精确的认知,但对日晷的观察中也已注意到这一点。
查考典籍,明确提到真太阳时的古藉并不多,且并不出于专门的命理著作:
晋郭璞作《郭氏元经》,门人赵载为其作注,写了《璇玑经》,后人将这两本书与其它三本书合订,编成《阴阳五要奇书》,其中《璇玑经》后附有《郭氏致用要诀》,提到“克择之法,以真太阳为主,看星历某辰,气到某山……凭所到处之山,即择所处之辰而用之,为神藏煞没……召吉之法,以此为首焉”。
另外,清《四库全书》中收有《协纪辨方书》,其成书于乾隆初年,由乾隆御笔作序,此书由清代允禄等奉敕编撰。书中分析各朝历家论述择吉的学说,从阴阳五行、风水、星相、命理等方面,协调和辨识人与天时、地利各方面的关系,对顺应天时地利如何择吉作以总述。书中提到:
“用时之法,甚为切当,唯四大吉时一条,误以四杀没时为神藏杀没者,彼盖以杀没二字,而至于伪谬。盖神藏杀没唯贵登天门,其余十一将皆居其所,则凶神受制而吉神得位,所谓六神悉伏即神藏杀没之意也。若四杀没时,浦将十二支加于地盘,尚未论及于神杀,安得有神藏杀没之理?选择家不参壬遁之过也。其曰太阳在子,则壬子时吉,太阳在午,则丙午时吉,专取太阳尚自为一意,其以壬时为子时上四刻,于意尤精。其曰壬时作壬山子向,乃取真太阳到山到向之法,但时刻系天常赤道度,山向系地平方位度,唯北极之下,赤道于地平合十二支占时之中四刻,八干四维占前后时各二刻,合之也为四刻。如巳正二刻至午初二刻属丙方,午初二刻至午正二刻属午方之类。自是以南,则北极渐低,偏度渐多,又夏至日行北陆,距地平远,则偏度多,冬至日行南陆,距地平近,则偏度少。术家不明天学,乃以二十四方位为二十四时,即与六壬之法不合,又不与山向相应也。”
以上两处都提到了“克择之法”或“用时之法”。“神藏煞没”本身就是风水中的说法。《协纪辨方书》本身就是择吉的集大成之书,由其表述也可见,要求使用真太阳时的主要目的在于结合星相、命理、风水等术综合获得用事的吉时之后,通过日晷精确观察时记得,以完全符合择定的时刻需要。这与命理纠结的排四字是否使用真太阳时推算,其实不完全是一回事。只是这个时间是使用本地时间且以太阳时为标准,是可以保证的。
也许正是《协纪辨方书》的推动,真太阳时的说法在清代逐渐盛行。
当代流传的正规的真太阳时排四柱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真太阳时 = 本地时间 + 真平太阳时差
其中本地时间等于北京时间减去区域时差,区域时间以当地经度减去120折算求得,每向西15度减60分钟。
对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地区,本地时间近似于北京时间,其余经度则应更随从当地时间。地球是圆的,四柱论命各以出生地的本地时间为据,并不难理解。甚而在现代钟表普及前,统一的精确计时都是奢望,只要符合生活地区的作息时节,经度计算不精确到分,并不是命理推算的根本性的问题。
真正的真太阳时,不只是要求采用本地时间(称为平太阳时),还要加上真平太阳时差,这是为了实现从地面机械计算的时间向太阳视角的星历时间靠近。
因为地球的圆不是正圆,带有一定角度,如果精确计量的话,地面每一小时(以阳光精确直射每个15度的为标准)经过的时长并不均匀,而再精确的计时工具哪怕是原子钟也无法解决这一点。
目前的通用算法为全年所有日期提供了真平太阳时差表,为公历一年内每天各经度地区提供了不同的时差校正值,具体取值在正负15分钟之间。只是该表仅精确到日,并不处理一天内的各小时时长不均匀。且闰年与非闰年的3月1日都采用同一真平时差值,恐怕也不见得很合理。
真平太阳时差提供了一个尽可能接近太阳时的方法,虽然未必完全精确,确实已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竭尽所能。
说到底,真平太阳时差的原理深刻,影响范围毕竟不大,用北京时间还是本地时间,对四柱排算造成的差异更大,影响的覆盖面也更广。
2025.04.25
三月 廿八
乙巳 庚辰 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