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降文库 理论探讨
五行思维看阴晴雨雪
2021年12月,经历了近两年的庚辛金主导年运,再入庚子月,金水萧寒完全呈现为一边倒的态度,寒凛,僵冻,崩跌,与严寒相关的各种词汇不时出现在新闻,冲击着本已崩紧的神经。
独有气候不同。虽然早早受过寒潮洗礼,11月以来却仍是阳光普照的晴好天气,南方如江浙持续日最高15度左右的温度,天高日爽一如阳秋,北方更甚,少数地区竟有逐渐回暖的态势,最高气温近20度。可能令人颇感诧异。
五行比类取象的基础知识,火为夏,主热,水为冬,主寒。因此初学者很可能自然而然地认为水盛则易雨,进而气温下降,火盛则大晴,相应气温上升。笔者习易之初也概莫能外。
笔者观察行运中也曾注意天气,经历了N次前述的错误,不断地自我否认,最终发现五行中可用来判断天气晴雨寒热的逻辑(无关星相等其它学说)完全不同。晴阴雨雪的转化不以水、火两极的旺衰而定,真正决定是否下雨及雨量大小的因素,在于金水与木火两者是否形成冲激。
冲激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水-火,也可以是火-金,或木-金,甚至是水土或土金旺时见木或火,亦无不可。只要方向足够对立,冲激的能量够大。毕竟,气象上观察冷暖气流交汇也并不要求什么风向,只要是两股方向上大体相对的带有水汽的气流即可。总的原则,原有的格局能量加上行运日时的行运能量,只要使局中阴寒与热盛两方面的能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争战、变化,就是使雨雪趋势成立的时机,所谓“云行雨施”。比如夏季,五行禀气大多木火热盛,如果连续两三日金水运气较强,天气就可能阴雨,反之如秋金。前提是金水与木火两方面都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形成可以形成冲激的水火交融的力量。秋冬则反之,金水主运较多,如果已存在的能量中金水占绝对地位,再遇金水行运只会更助长格局偏枯,反而容易形成有风而无雨的晴天,只有木火强盛时才有机会降雨。如果某个方向的冲激存在而达不到力度,通常也会形成阴天的将雨未雨的情况。
因天气没有明确的主体,不能像个人一样用生辰时刻来建立用以观测的能量格局,只能从未知出发,以年、月、日干支为本,结合日常感受,来对一地一时的能量禀气状态进行大体的估算。这个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因其不受主观意志影响,没有其它成本,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习练途径。
物理和气象常识,降雨(含雪、雹等)是冷暖气流交汇使水气下降的过程。
与直接把水性湿寒等同于降水相比,从五行能量中观察和发现气象学要求的气流冲激、交汇的变现,无疑与自然的原理更为契合,也更易在现实中得到支撑和验证。
今年自10月以后金水运气占据绝对强势,现在再逢金水过旺的运气只能使天气持续放晴,难以形成冲激,气温在日晒下高居不下,北方部分地区更为典型。所以12月也并不应期望大范围的雨雪,只有少数日子日时组合使得木火运气持续演进,才可能形成雨雪,不过一般也大不了,只是偶尔有些小雨和降温而已。
可作为对照的是韩国地区,据说韩国部分地区长达数月的梅雨,几乎影响到日常民生的蔬菜供给。韩国在中国东部,地理因素决定金木对冲的能量持续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行中的辨证与客观务实是超出常人想象的。五行思维能形成预测的可能,不是对事物进行简单、固化的投射,而是寻找真正有意义的合乎自然之理的映射路径。道法自然,并不是一句空话。
12月中旬以后寒潮来袭,24日全国多地发布寒潮预警。以浙江宁波为例,24日(丙午)转阴,一夜降温10度左右,25日山区多处有雪,市区阴到多云,26、27日多云到晴,28日上午多云,午时包括市区在内宁波多处有雪,下午阴。盖经过此前壬寅自乙巳的多日蓄积,木火能量与月运的金水运气相冲激,于丁未日达到极盛。戊申、己酉日木火逊退,唯庚戌日下午戌字火土主势,与当时月运之水战克,遂成降雪。
2021-12-29 11:23:27
2025.04.26
三月 廿九
乙巳 庚辰 乙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