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降文库 闲文杂说
马太效应、五行与天之道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马太效应,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平衡之道”的一极。
公元前500多年以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马太效应正是老子思想中的“人之道”思想。
老子是先贤,其总结是深刻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启后人智慧于千古。“人之道”的体现,强者恒强古今中外都触目皆是。
从整体的角度上,国家或是执行了“天之道”的功能,国家责任削弱范围内强的个体,补足弱势个体。转移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教育提供阶层流动机会,都是一定程度的损有余而补不足。但国家的作用执行程度依赖于具体的人,其意志与机制并不是完全“天之道”的原理。
而“天之道”在何处?只有“人之道”而没有“天之道”并不足以构成宇宙真理。任何作用规则都应有其反规则,才足以维持体系本身。
古今中外有没有同样深刻而作用深永的“天之道”呢?
学习五行的相关理论,依稀可以看到“天之道”的影子。
在五行学说的原理中,强-弱与吉-凶的转化呈现出玄妙的关系。普通情况下强者自然较有能力,然而愈强绝对不是愈吉。
五行体系最为正宗的卜筮学说——四柱命运学说,强-弱与吉-凶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面对同样的四柱运气变化中,强者可以易强,但完全不是愈强愈吉。遇到同样程度的生助趋势,偏弱者易获得扶助,而最终结果的吉的程度更大。可以理解为,贫困家庭与中产者同样获得十万时,贫困家庭如降甘霖,而中产人士就可能并不在意。
强者易强,只是按最普通的社会经济原则运行,实力背景较强的大企业易投资、易衍生,或能力较强的个人易于获得职场前途。然而强完全不等于吉。命局吉凶的根本原则在于局内的强弱平衡,所有事吉顺皆须体用两方面平衡,如财运吉的原则是自身与财星皆旺,官运吉的原则在于自身与官星皆旺。自身过旺是绝对的贫瘠刚暴无能之征。而财/官星过旺则是身弱不胜财,既可能面对运气无法把握,也可能健康灾病。
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辞,强-弱与吉-凶同样禀持朴素的辩证观。易经并不追求绝对的强,六十四卦通常以二爻、五爻为吉,因为二、五爻分别处于上、 下卦的中位,不失其正,而初、上往往多凶,尤其上往往是过度而凶,《乾·上九》:“亢龙有悔”,即为过强而凶的经典意义。真正智慧的强者,就会避免使自己成为亢龙。
五行学说支持的另一经典领域——中医学说,“天之道”同样是根本原理。只要一偏离平衡位置,强弱便完全失却两极的意义。五种脏气任一种郁积便将成病,一脏之气过盛不但易使其它脏腑经络受病,其本身的功能也会出现问题,强者易强只能表现到具有一定强度则易于滋补或调节空间较大,而偏弱便功能不足,尤其过弱便可能虚不受补。只有损有余以补不足、达到平衡协调才是最终的持久昌永的的和气吉祥。
马太效应论的是阴阳,反映的是一条直线上的趋向,而五行由五种类型的元素互为调节,倡导的是系统自体的调节能力和长期发展。
身处红尘,感受马太效应的存在是每个人都不可免的处境。然而“天之道”必须存在,它永远会为人生开另一扇光明的窗。按天道的要求扶抑才是真正需要做好的事。
2025.04.26
三月 廿九
乙巳 庚辰 乙丑